翻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河南新华奋力做好党的二十大文件发行工作
河南省新华书店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攀过河南海拔“最高”的山区,下过要拐58个Z字形急转弯的“最深”深山,去过与湖北接壤“最远”的山村,逆行郑州“最险”的涉疫地区……
疫情期间图书发行人的坚守
11月10日,中原图书大厦张明亮和李威麒穿着防护服、骑着电动车急忙赶路。
张明亮说,“疫情期间,像这样我们每天都要送个八九趟。因为要及时满足客户学习辅导读物需求,上午和下午车里都要装上五六十包书,平均每天在郑州市区内要跑六七十公里。这段时间我们已经配送了2.9万余册了,尽管很难很累,但是也是满满的成就感。”为了出行配送方便,张明亮和同事便吃住在单位近半月不回家。他们每天出发前要戴帽子、戴口罩、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手套做好防护,然后给车辆进行检查、消杀,检查防疫物资,做好个人防护和车辆出行登记,对线路提前规划,以免在行程中出现走弯路的情况发生,回来后要反复消毒再进入店内,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中原图书大厦杨霏霏说:“近期郑州地区的书店因疫情闭店,为了满足市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很多店员们坚守岗位、吃住在店内,通过线上直播、微信社群、朋友圈等方式进行荐书。目前,根据读者需求不同,我们共建微信群70多个、约1.9万人。读者在群内下单或者微店下单,我们通过快递发货,家近一点的市民朋友可以门店自提。”一个微信名为“爱上”的市民晚上11点多发来微信:“书取回来了,那位男同事一直等我到晚上7点多,很负责任,替我谢谢他”,还有一个微信名为“琳”的读者发信息说:“感谢书店工作人员的友情相助。疫情期间见证图书人的爱心。”每天都会收到市民朋友的感谢,在这艰难时刻,尤其感到温暖、鼓舞,这一份份感动也成为了新华人坚持、坚守发行事业的动力。
攀上河南海拔“最高”的山区
“大家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把学习辅导读物顺利送达黑虎庙小学党支部。”11月11日下午两点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新华书店门前,书店经理尹少锋向即将出发的4名书店员工再三嘱咐。在这些送书人员所乘坐的汽车后备厢里,20套读物被鲜红的缎带整齐捆扎,整装待发。
高丘镇黑虎庙小学,位于伏牛山深处,距镇平县城60多公里,其间的山路需拐上58个“Z”字形急转弯。“上八里、下八里,还有一个尖顶山;羊肠道、悬崖多,一不小心见阎罗。”当地老辈人用这样的顺口溜描述这段路的艰险。
为安全送书,镇平县新华书店副经理瓮勇当起司机,尽管有多年驾龄,但出发前,他直言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瓮勇说,山路有许多“Z”字形急转弯,角度十分锐利,分布也很紧密,非常考验司机打方向盘的技术,“有的转弯一次转不过去,就得倒两三次车才能通过。”
当天下午4点多,车辆终于到达镇平县雷锋学校——高丘镇黑虎庙小学。党的二十大代表,黑虎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玉滚早已经带领学校老师走出校门过来迎接。见到新华书店的送书人员,张玉滚走上前来,一连说了好几句感谢的话语。一摞摞崭新的读物被老师们用双手接住,抱在怀里。
“镇平县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把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送到我们黑虎庙小学,我们由衷地感谢他们!”张玉滚说,“有了这些文件读物,我们学校师生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斗志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山里的孩子托起明天的希望。”
穿越层峦叠嶂的深山
11月9日上午11点半,洛阳市栾川县新华书店的副经理张红霞及三名同事简单吃了点午餐,便匆匆赶往仓库装书,他们要把一些读物送到大约60公里外的叫河镇马阴村党支部。
栾川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叫河镇马阴村便隐藏在栾川县西南部层峦叠嶂的深山之中,平均海拔1300多米。
从新华书店到马阴村,这条路张红霞和同事们走了无数次,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春看迎春花开,秋看红叶满山,沿着村村通公路盘旋而上,满眼的风景足以抵消山路的蜿蜒。中午12点,车辆准时从仓库出发,出了县城,穿过红叶岭隧道,很快车辆驶上了通往马阴村的山道。
“因为山路不能开太快,一般到村里需要一小时四五十分钟。有时候,下过雨的山路会有落石、落土,遇见落石、落土,就给它清理到路边。”张红霞说,他们的车上经常备有铁锹,用来清理落石、落土,这些都是走的次数多了攒下来的经验。
到了中午饭点,大家也没有停下来休息,匆匆赶路。张红霞说:“新华书店是党政理论读物发行的主渠道、主阵地,这段时间,书店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读本及时送到读者手中。书店共有20名工作人员,要负责全县15个乡镇(含重渡沟管委会)的书籍发行,人少任务重,别管上下班时间,任务来了,说走就走对大家来说是家常便饭。”
下午1点40分许,车辆来到马阴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段红超早已在大门口等候。停车扫码,几句寒暄,不待喘口气休息一下,张红霞和同事们便开始卸车。
“我们村海拔1300米以上,与相邻乡镇比,算是最偏远的地区了。”段红超说,因为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村里多是留守老人,群众出行不是很方便。栾川县新华书店在第一时间把读本送到村庄,让他们惊喜,更让他们感动。
从党群服务中心出来,沿着山路再往上走,不多时,就到了91岁老战士侯万立老人的家中。抚摸着红色封皮的崭新书籍,侯万立老人连声道谢。
从侯万立老人家出来,张红霞等人便告别了众人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还有下一个目的地在等着他们。
送达豫南“最远”党支部
九里村位于信阳市新县最南端,是全县离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与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交界。新县新华书店杨勇和同事们每次到村里,总会收到“湖北欢迎您”的手机短信提醒。从新县县城到九里村,要翻越海拔1101米的黄毛尖山,行驶50公里的蜿蜒山路,行车将近两个小时。杨勇说:“这一路上弯道多,基本上是一个接一个。有的弯很大很急,拐过来就相当于直接调了个头。有的陡坡,说不上来坡度多大,但上坡时后背都紧紧贴在了座椅背上。”
新县新华书店党支部自2019年起就与九里村党支部结成对子,经常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双方结对活动连续开展了三年多,九里村的点滴变化,杨勇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贫困户帽子摘了,人居环境更加整洁,村民文化生活丰富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干劲儿、奔头儿更足了。最近,村里正在谋划引进一些项目,以便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的日子再上一个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农村的发展定了调、指了路,也让村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大的期待。“我们会好好利用这些图书,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不断加深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和领悟,并且要用到九里村的实际发展中,用脱贫攻坚的精气神儿,带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匡贞洪说。
出了九里村,杨勇和同事们又匆匆赶回县城,打包装卸图书送往另一处地方。
这段时间,河南省新华书店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饱含激情、日夜兼程地配送图书,或赶往党政机关单位、或穿梭在热闹的社区、或深入偏远山村的基层党支部……他们不畏艰辛、不惧困难,翻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送到群众的手中。
供稿:河南省新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