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风采

从“骑车下乡”到“汽车下乡”,“新华人”的风雨送书路 - 新华声音

    “新华声音”栏目希望更多新华同仁积极建言,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传播新华声音,擦亮新华品牌,助力新华书店高质量发展。

img


从“骑车下乡”到“汽车下乡”

“ 新华人”的风雨送书路

文 | 周虎军

河南省巩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书原本无声,但连接古今,贯通中外。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这阶梯的筑石是新华书店,它为书籍进入千家万户筑路前行,为书插上双翼,让书飞入千家万户,让氤氲书香弥漫神州大地。从新华书店成立至今八十六年来,这里坚守着一群人,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新华人”。

图片

      最近,单位组织召开退休老同志茶话会,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追忆往昔。老一辈“新华人”讲述了他们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送书下乡的往事。那年代,我们新华书店的员工日常配送图书,要么是“架子车送教材”,要么是“骑自行车下乡”,头天下午把下乡需带图书整理好,第二天早晨放在车上捆结实,迎着朝霞匆匆忙忙上路了,到学校后办理交接手续,而后马不停蹄、接二连三打扫校园里的乒乓球台,铺好桌单,最后把带来的课外书依次摆好,等候学生们放学。

      放学啦,放学啦!校园里顿时像蜂巢一样热闹起来,小朋友们呼喊着、奔跑着,像小鸟一样飞到书摊旁边,叽叽喳喳地问这问那,从他们懵懵懂懂的稚嫩话语之中,听出了小朋友们对知识的渴望;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看到了小朋友们对文化的渴求。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下午上课前,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校园,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到书摊前购书,这是一天中最为繁忙的时段,不仅要算账收钱,还要随时回答小朋友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所带的图书,往往到下午上课前所剩无几。下一步,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可以直接打包回书店了。而是,要把部分孩子拿鸡蛋换书的这些鸡蛋,送到供销社卖掉,换成钱……。老同志动情地说:“其实,我们有很多、很充分的理由拒绝孩子们拿鸡蛋换书,但是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神之后,实在不忍心泯灭他们对知识、对文化的期盼”。

      参加座谈会的老杨接着说,改革开放前,有一年夏天送书下乡,走到半路天降暴雨,道路泥泞不堪,拉车的牲口犯倔,只好把架子上的书先卸下来,把空架子车拉上大坡,然后把书一捆一捆背上大坡,再装上车,继续往前赶。

      如今我们送书条件好多了,都是汽车送书下乡,其中工序和原来如出一辙。我们新华书店最繁忙的季节在春、秋两季开学之前,我参加过开学前的教材集中配送,深知其中的滋味。

      近年来,巩义新华书店开始向境内的大中专院校供应教材,一时间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需要把省店统一配送的教材卸到仓库内,逐个学校、分班级、分人数清点、再逐一向全市各个学校配送,全市十余万学生,这工作量与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因为这些非常繁重的工作,稍不留心就会出差错,所以无法雇人干活,更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可代替,只有用最原始的办法,动手一本一本查数,一捆一捆系书,一车一车配送。

图片

      同事们把工作模式切换到了“5+2” “白+黑”工作状态,整天忙得团团转,清点、分发、打包、搬运,收书一批,分发一批,配送一批,与时间赛跑。特别是秋开学前的送书季,天气炎热,同事们身上的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脸上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落,衣服上的汗水污渍好像一幅幅“地图”。男同事们甩开膀子装卸车,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丝毫没有被炎热的天气、繁重的劳动所畏惧;女同事们巾帼不让须眉,毫不示弱,双人抬书、分书、捆书丝毫不逊色于男同事。当大家看着向全市各个学校配送的一车车图书驶出仓库,承载着知识与未来的希望遍布全市城乡大地,再想想新学期开学时,同学们每人都能拿到散发着油墨香的教科书,这些“新华人”一颗悬着的心不由自主落了地,心里美滋滋的……

图片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无论是鸡蛋换书也好,拉架子车下乡送书,还是现在的汽车下乡送书,不管时光如何变迁,我们新华人服务教育事业的初心、为国家教育甘做基石的赤子之心矢志不渝。老一辈“新华人”对图书发行事业的热爱不得不令人钦佩、崇敬。好久以来,退休老干部的话不时在我耳畔回响,让我的心难以平静,鼓舞、激励着我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新华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守初心、守正创新,为建设书香社会贡献更大的新华力量。

编辑 | 沈世婧

图片提供 | 周虎军


首页
简介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