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的女神们 - 巾帼领风华,魅力绽书海(五)
新华书店 女性的身影遍布每个角落 她们,在工作中展现热情 她们,在服务中传递温暖 她们,在挑战中突破自我 …… 在第115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 让我们一起聆听新华女性的故事 感受她们的魅力时刻
用心服务,排忧解难 赢得信赖,希冀未来
文 / 浙江临海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中心门市部营业员 许若汀 “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是新华书店始终坚持的教材发行准则。立店伊始,新华书店的营业员们坚持用心服务发行工作对象,及时上门服务排忧解难,切实帮助解决问题,践行“发行无小事,服务千万家”的工作理念,用优质发行服务赢得工作对象信赖。
今年是幼儿教材发行政策与品种双改革的第一个春季学期,中心门市部主任徐慧玲和副主任赵海涛坚持推出征订(添订)上门,送书上门,退书上门,有求必应的优质高效上门服务,及时为幼儿园老师们排忧解难。在临海古城中心幼儿园,与门市部员工一起送书入园,将幼儿教材放到园方指定位置,按年级段分品种堆放,并在现场帮助幼儿园老师掌握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新版幼儿教材分发到到班。核对品种和数量后把教材清单交给园方后才离开。此举不仅获得园方领导和老师的称赞,也为实现“早发行,早回款,早结算”打下坚实基础。
在幼儿教材发行的旺季,主管与门市员工不惧包头重且数量多,男员工数量少,通过合理有序安排,同时作业。女员工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研学课程,“少年店长”职业体验活动,以及细节服务工作。在雷锋纪念日前夕与小朋友读者歌颂英雄事迹,弘扬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及讲解二十四节气知识等,让小读者学到课堂不曾有的知识,兴趣满满,流连忘返,也赢得家长们的赞赏。中心门市部的女营业员,不负众望,积极用智慧和汗水点亮“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的研学服务之光。
我与新华二三事
文 / 肥西县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 乔雨蝶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不知不觉已是25年初春,我入职新华书店已近两年,人生的际遇总是很奇妙,22年和大学同学第一次在丹霞路吃午餐时,我不会知道自己会定居合肥并在此后时常路过丹霞路,我也不会知道自己在毕业后会进入新华书店工作,与书籍为伍、与文字为伴,以文化传播者的身份驻守于此。
与新华书店的缘分始于十几岁那年的夏天,与姐姐去往家乡市里最大的一家新华书店,外面骄阳烈日,屋内书香静谧,读者很多却不喧嚣。在此后的时间里,我不曾忘记那个美妙的午后,席地而坐,在书籍创造的宇宙里自在漂浮。后来,我在合肥新华书店运营的的肥西县工会职工书屋,当起了图书管理员,偌大的场馆,两万册书籍分门别类摆放在书架上,我们掸落书籍上的灰尘,妥善安置承载人类智慧与文明的载体,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公益性文化沙龙活动,将新华书店传播文化的使命一点点落实…… 毕业后我开始独立生活,也开启了新华书店的工作时光,在平静充实的日子里,我成长为一个能兼顾生活和工作的独立女性,对生活和工作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人生的各种意义与趣味也等着我们探索,当杯子里的玫瑰花苞与水分子融为一体,当北纬31度某处的路灯比昨日早0.08秒亮起,当宇宙撕开一缕缝隙使我漂浮自在,答案或许在某颗不知名小行星的尘埃碎光里。 我期待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能在新华书店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成为更优秀的独立女性。
女孩和飞镖的故事
文 / 合肥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张弥 肥东分公司的综合办公室有两位雷厉风行的职场女性,她们想要分享一个小飞镖的故事。
小飞镖配了一个正圆形的标靶,挂在综合办公室的墙上几十年了。靶上满身都是飞镖扎的孔,甚至没有一块光滑的皮肤。她们会在一些不那么让人愉快的时候使用这个小飞镖:deadlline临近却毫无头绪的时候、反复斟酌依然拿捏不准预算数字的时候、合同到期商户拖延不续签的时候…… 这两个女孩就是我和我的领导。在一次难题快要将我击倒时,领导没有一句埋怨,而是往我的手心塞了三支小飞镖,神秘兮兮地要传授我肥东分公司独家解压秘方。那就是把圆盘上的红心当作工作目标,手里的飞镖当作方式方法,用力地朝红心投掷过去。虽将信将疑,但当我避开人群,立定站好,眯着眼睛顺着飞镖的尖端向红心瞄准时,忽然变得心无杂念,思路也清晰了起来:可能是公式设置的问题?是复制的格式有误?还是重复计算了? 虽三镖全空,我却杂念已除。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当目标足够清晰,并且时间和资源都不足的时候,这种孤注一掷的压力会激发大脑潜能,但我更喜欢有关“独家秘方”说法。这种互帮互助、积极乐观、化压力为动力的心态,或许就是新华女性的独特魅力。
平凡岗位上的巾帼风采 杨艾婧 合肥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在新华书店工作的时光里,我常被身边女性同事的朴实与勤恳触动。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耕耘,用双手守护书香,又在时代浪潮中默默转型,让老书店焕发新气象。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总与安静相伴。每天清晨整理书架,将散落的书籍归位,按书籍分类放整齐。她们熟悉每本书的位置,总能在读者迷茫时快速指出方向,那些被翻旧的封面、卷角的书脊,都在她们手中恢复整洁的模样。书架间的穿梭看似单调,却藏着对知识的敬畏与守护。 收银台的节奏则快了许多。扫码器“滴滴”声此起彼伏,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既要保证结账效率,又要耐心解答优惠活动。面对老年读者,她们会特意调大音量慢慢解释;遇到着急的顾客,手上的动作便又快三分。零钱盒里的硬币永远码得齐整,打印机里的票据随时备足,这些细节里藏着日积月累的职业素养。 最令人欣慰的是她们拥抱变化的勇气。当直播带货的风吹进书店,这群习惯了纸墨气息的人,也开始研究起镜头和灯光。有人学着用通俗语言拆解专业书籍,有人在短视频里展示书架背后的故事。直播间架在文学区角落,三脚支起的手机映着她们捧书讲解的身影,传统书店就这样悄然融入了数字时代。 从打理纸质书到操作电子设备,从服务线下读者到连接网络用户,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那份朴素的初心。她们让我看到,真正的坚守不是固守旧路,而是怀着对文化的热忱,把每件小事踏踏实实做好,再带着这份踏实走向新的天地。新华书店的灯火,正因这样的身影而长明不熄。
在这个妇女节 让我们一起为新华书店的 女性工作者点赞 为她们的辛勤付出 和默默耕耘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