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访谈 | 邱从军:实体书店守护着阅读作为“生活方式”的本质
新华书店是引领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主阵地、主推手。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我们特别策划“新华访谈”专题,邀请各地新华书店的主要负责人分享他们的读书方法、经验以及关于阅读的独到见解,为广大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阅读建议,助力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邱从军 本期,将与您分享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邱从军先生关于阅读的思考。
邱从军:阅读方式的选择本质上是读者与知识对话方式的自由表达,站在书业者的角度,从阅读的专注度、理解深度与体验感出发,纸质书仍是我的“最优选”。 从阅读专注度来说,纸质书的实体物理质感让我们更能聚焦内容本身,尤其在需要深度思考时,纸张的静态呈现避免弹窗、广告等外部打断,更容易进入沉浸式阅读体验状态;从理解深度来说,手写笔记、手动标记更能强化记忆与理解,纸质书的线性阅读模式更适合构建知识框架,让读者在前后内容间建立逻辑关联,相比电子书的碎片化滑动、有声书的线性播放形式,知识留存与思维建构的主动性更强;从体验感来说,长时间面对屏幕易导致视觉疲劳和信息过载,纸质书提供“去数字化”的放松方式。此外,纸质书的收藏价值和情感意义更甚于电子书和有声书,通过签售、赠书、借阅等形式,作者和读者、人与书、书友之间产生情感联结,都是个人阅读历程的见证。
邱从军:快节奏时代,数字技术成为阅读工具,实体书店则守护着阅读作为“生活方式”的本质。
屈原书城
湖北新华近年通过多元实践诠释了实体书店不可替代的“三重价值”:一是城市文化的枢纽站,作为资源、人群和活动的交汇点,承载知识传播、思想交流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湖北新华依托“荆楚阅读季”等品牌活动,联合图书馆、学校、机关单位构建了覆盖全省的文化服务矩阵,全年策划开展活动近万场,使书店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活力枢纽,旗下屈原书城、遗爱湖书城等现代书城与新型书店,均已发展成为彰显城市精神的文化地标;二是非目的性探索的学习场,网络搜索、AI问答获取的是单点信息,线下书店“主题式集群”陈列为读者提供同一领域的多元视角,无预设的获得感既是一种“慢生活”方式,还能促进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边界;三是全感官体验的文化场,场景化服务是实体书店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文创、咖啡、研学、独立设计等非书业态,打造文化沙龙、亲子活动、艺术展览等社交场景,融合黄梅戏曲、编钟体验等地域特色文化项目,从“经营场所”到“经营生态”,实体书店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了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空间美学、即时性与感官体验多角度实现人、书、场三者的互动。
邱从军:在“2025武汉童书展”上,湖北新华引入AI故事会、AR互动图书、VR深海探索等技术打造了展会的焦点,这些技术并非取代传统阅读,而是拓展阅读的时空边界。我认为未来是传统与数字阅读协同进步,科技赋能和人文价值平衡发展。 一方面,技术的发展让阅读效率提高、知识管理加强,比如“AI问书”关联用户过往阅读记录和偏好,根据需求实现内容精准推送,AI工具可生成书籍大纲、标注重点、关联知识点,形成个人知识图谱和学习库,未来可能扩展至音频、视频等多形态推荐;VR和AR技术的应用将书中场景立体化,通过互动增强体验感、趣味性,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我想以后书籍有可能演变为“视听触”一体的“全息剧场”,读者更能身临其境探索文本世界。而另一方面,技术始终是工具而不是目的,虚拟模型的互动不应替代人与人的真实共鸣,在教育场景、内容创作等环境中,人文关怀和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重要性更应被强调,纸质书、线下书店和实体文化空间也不会被取代,“纸数融合+社交互动”是大势,科技为阅读注入智慧,人文为技术锚定温度,才能在“效率至上”的时代守住精神的丰盈。
下期,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