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风采

我们都是数着天数做教材发行——“课前到书”背后的故事

      我们新华书店的教材工作者都是数着天数做教材发行工作。”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物流分公司总经理王以宽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的这句话很实在。的确,抢时间赶进度,对他们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年复一年的承诺与使命。记者在采访中将目光关注到今春“课前到书”背后的那些令人感动的人与事。


不是在仓库收货,就是在去学校送货的路上


    “虽然乐昌负责的学校不多,只有43间,但教材战线的同事们除了吃饭和晚上睡觉,其余时间不是在仓库收货,就是在去学校送货的路上,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都挺过来了,没有什么是可以难倒我们的了!”广东乐昌新华书店的黄吉洪谈到春季教材发行时这样说道。这个工作状态,是很多新华教材发行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华瑞物流公司党员先进代表李清云,主动请缨带领公司的“党员先锋队”深入发运一线,参与打包、转运、归货等各个环节。课本发运期间,李清云常常放弃节假日以及周末休假工作至深夜。他说:“身为党员,就该坚守岗位,冲锋在前,用扎扎实实的态度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华瑞物流公司教材部的王正龙和戴超初为人父,每天天还没亮,都顾不上照顾孩子,他们就出门了,深夜十一二点才回家,夜半方归是物流人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华瑞物流公司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后,便开启线上办公模式,24小时回复门店消息,处理特殊时期引发的特殊问题。喉咙疼痛如刀片割喉的工作人员就用文字回复信息,头脑昏沉难受的工作人员就用语音回复信息,大家都时时刻刻牵挂着教材是否安全顺利送达门店。


      春节前,广东新华物流分公司司机王雄斌、孔令辉跑遍了全省各地,在有运力缺口的线路做了补齐,印厂节前最后一车货于1月20日送达,完成教材配送后他又开始参与到送员工返乡的路途中。


      广东仁化新华书店肖建荣负责的学校,最远的几个乡镇来回要300多公里,为了“课前到书”,凌晨出发是常态,更不会因为距离远的学校就降低新华书店的服务标准,到校会按年级、按科目分类码放,只为莘莘学子能在春季开学第一时间拿到教材。


书到,人到,即刻卸车,不论几点


      区县新华书店承担着打通教材发行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任,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形容他们的工作丝毫不为过。这些基层新华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快速度、优服务圆满完成“课前到书”的政治任务。


    “收一批,分发一批,配送一批。上午分,下午出。”春节前,重庆渝北新华书店教材科就加班加点将已到货品种全部配送到校,缓解集中送货的压力,节后全力突击发运新到的品种。正月初三,教材科员工返岗加班,从早到晚加班发货,全力保障渝北区和两江新区170所学校教学用书发行。


      因为教材库房较小,春节包件积压会影响节后收发工作,从正月初二开始,重庆合川新华书店教材科员工就积极联系城区部分学校事务老师,恳请校方安排收货。到正月初六,已向15所学校送货2300多件,为教材库房腾出了50多平方米的空间。


      重庆开州新华书店服务着开州区170所学校、18万名学生,1月20日(腊月二十九),开州新华书店教材科依然忙碌。截至除夕夜当天,已到货的30300件教材全部分发完毕,节前工作完美收官。正月初五,教材科微信群里,科长万小川对教材科所有人说:“物流通知明天早上到货1700件,全体都有,明早来收货、下货、分发。”“60包件一板车,40斤一包件,2400斤的板车一车又一车。”教材科全体员工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准时回到工作岗位,奋战在教材发运第一线。


      1月,在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张家口市店教材库房外,紧密排列着运输教材的车辆,单日最高接货量40余万册,是去年同期的2倍。1月的张家口,室外最低气温已达到零下20℃,员工们却依旧汗流浃背,穿梭在成摞成堆的教材中间。张北分公司地处坝上,气温最低达到零下30℃,员工们全副武装,挑战极寒天气,保质保量完成收货、码堆工作。


      河北新华保定市店员工从正月初三就投入到紧张的发运工作中,大家时刻关注着工作群内到货消息,即便是外地员工也毫无怨言地告别家人,奔赴单位。高碑店、唐县、高阳分公司拟定配送日程表,库房负责人和联络员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确保随到随收。定兴分公司指派专人对接到货事宜,同时积极与当地学校沟通,确定送书到校时间。阜平分公司库房内是一片忙碌的劳动场景,用他们的话说,“书到,人到,即刻卸车,不论几点”“不能让司机师傅等咱们”。


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首页
简介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