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共享书店”模式可以复制
吴建华:“共享书店”模式可以复制
吴建华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合肥三孝口共享书店的做法是一种经营模式的创新,激活了读者的潜在需求。启动之后不到半年,其注册用户、共享借阅用户、复借率、借还图书数量都十分可观,用户好评率达到98%,说明这种经营模式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这种经营模式是经过认真调研论证、精心设计形成的,借鉴了共享经济的理念和做法,把握住了用户需求,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值得推广,可以复制。
共享经济与阅读有很多结合点,融合模式也不拘一格,已经出现的如“书店+ 咖啡屋”“扫码看书,百城共读”等,都是具有想象力的融合模式。寻找结合点需要发挥想象力,让结合点成为一种能够落地的融合模式,还需要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需要科学论证、精心设计,需要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对“人性”的深刻把握。我相信未来还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融合模式。
三孝口共享书店的诞生对实体书店创新转型乃至图书馆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第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行业各领域出现融合趋势,边界日趋模糊。无论是新华书店还是图书馆,一方面面临着冲击,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机会。立足于自身的社会职能,关注用户需要,关注“人性”,一定可以解决好生存、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
第二,尽管边界变得模糊,实体书店在创新转型过程中仍需要处理好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找准自己的职能定位。我国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新华书店网络,很多人对书店有感情,很多孩子有过在书店阅读的经历,书店是孩子们周末的一个好去处。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实体书店开始萎缩。相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是不完备的,但随着《公共图书馆法》今年开始实施,一个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会逐步建立起来。这对实体书店的转型会有影响, 但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二者的分别,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图书馆的优势在于积累,书店的优势在于新;图书馆是公益事业,书店是经营实体,针对的人群有所不同。总之,二者有冲突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互补。
第三,创新经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孝口共享书店开局很好,如果能够处理好可持续发展问题,相信能够涉过岁月的激流险滩,顺利驶向未来。